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祝鸣:美国“民主峰会”何以在非洲遭冷遇_全球资讯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3-04-06 06:52:25 分享至:


【资料图】

日前,美国和其他四国共同主办的所谓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在诸多争议中结束。在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将追加6.9亿美元,以“支持全球推动民主进程”。为了会议的成功举办,美国政府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包括派出有非裔血统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非洲三国,其中就有分会场之一的赞比亚。不过,本届所谓“民主峰会”在非洲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仅收获了谨慎的欢迎,还有更多批评的声音。笔者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历史证明,美国的“民主援助”不仅不能直接真正地帮助第三世界,相反往往带来的是贻害。最近恰逢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周年,全球由此掀起了一股反思潮。《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此坦承道:“自从二战后对日本的成功改造之后,美国在全球各地的所谓民主试验几乎都失败了。”因此,现在的美国更多只能扮演“全球警察”,而非民主“救世主”的角色。2011年,北非的利比亚等国受到西方直接干预而开启了所谓“阿拉伯之春”的潘多拉魔盒,目前依然处于痛苦的转型期之中。

二是实践表明,美国的“民主援助”往往过于集中在对象国的“软件”上,而导致了对民生福祉等“硬件”的严重忽视。笔者在非洲调研期间,一位津巴布韦大学的系主任朋友就曾抱怨道,由于津巴布韦国内大学生失业率很高,但西方或西方资助的一些非政府组织(NGO)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薪水相对比较高,导致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是社会学专业。因为那些NGO特别喜欢招聘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其他专业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换句话说,外来的援助资金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有时还充当了干预他国主权、扭曲对象国国内发展政策的有害“胡萝卜”。

三是当前的现实表明,美国“民主援助”的“胡萝卜”好处有限,但与之配套的“大棒”却已经让非洲苦不堪言。在会前,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在彭博社发表了一篇题为《民主不能当饭吃》的评论文章,他在文中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地重复民主对公民的好处,必须让人民切实感受到这点”。如果说希奇莱马总统的文章在意见表达方面还较克制的话,赞比亚民间社会的意见诉求则更加直白。赞比亚数家民间组织联合发表声明指出:如果“民主峰会”对美国损害非洲主权和利益的政策避而不谈,则会上的民主讨论绝不能算是真正有意义的。因为近年来,美国针对俄罗斯出台了各种威吓世界各国不得与俄罗斯进行正常经贸往来的政策,迫使非洲多国大幅降低甚至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和化肥等物资。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包括赞比亚在内的非洲多国国内汽油、化肥等价格飞涨,大大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计。据他们的估算,如果没有美国对俄非贸易的干扰,仅赞比亚的国内汽油价格就可下降一半。

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总钥匙。如果片面夸大民主的作用、盲目推销自己的民主模式,只会使民主成为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中国有句古话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谓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更多起到的是“楚王好细腰”的广告效应,却无法为全球带来真正的好处,相反却可能给美国那长长的民主改造失败名单增加新的注脚,增加沦为美国“庸医杀人”牺牲品的无辜国家与民众而已。(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地区合作室主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关系中心客座研究员)▲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