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大出版社”)合办的“‘北大学脉与精神传承’论坛暨《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北大这座校园中流传着代代相承的优秀学风,“传承”对于北大乃至整个学术和教育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2018年以来,文研院先后举办了五期“传承”系列讲述活动,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26位北大学人参与其中,讲述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北大的缘分和故事。适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文研院将这些讲述者的故事整理集结,与北大出版社联合出版。
现场,在观看“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回顾篇)”视频后,主持人渠敬东老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旨:今年适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举办本论坛一是表示祝贺,同时也为庆祝文研院与北大出版社合作的第一本书《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出版。他谈道,中国人的内涵、品质、学问、成长均来自于“活着的榜样”。对于学人而言,“先生”正是这样的榜样,在人生品德、生活态度、学术良知、时代精神诸方面提供了典范。
随后,汲传波老师在致辞中介绍了北大出版社的宗旨与精品战略,梳理了《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一书的出版历程,指出“传承”系列讲述活动与相关图书的出版将使更多人感受到前辈学人的风采与北大薪火相传的学术风貌。
关于北大的历史,王博副校长发表讲话,提出“传承”的对象既包括知识与学问,也包括品格与态度。大学是历史与未来、已知与未知交汇之所在,是最能体现传承的地方。对于北大与北大人,他有三点体会:北大人有热的心与冷的头脑,故讲科学、重理性;北大重科技,亦重人文;北大有厚重的历史,也一直追求塑造未来。
围绕“北大学缘与精神传承”这一话题,现场九位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理解与故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乔颖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