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金世宗称得上“小尧舜”?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08 01:02:33 分享至: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蔡辉

福己兼福人,宇内致雍熙。

世称小尧舜,可为后世师。


(资料图片)

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在《四帝诗》中,给金朝第五位皇帝金世宗的评价。

在金朝九帝中,金世宗完颜雍的名声最佳。《金史》称:“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完颜雍登基时,中原饱经战乱,“自京师至黄河数百里间,井里萧然无复烟爨,尸骸之属不可胜数”,户口总数仅三百余万,到完颜雍去世前,已增至“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所辖面积超300多万平方公里,亦达极致。

古代战乱时期户口骤降、和平时期户口猛增,并不完全意味着人口大量死亡或大量出生,它体现的是基层治理的状况——战乱造成基层管理失败,大量农民脱离编户,户口遂减;和平时政府推动“括户”,游民重新被纳入国家税收序列,户口遂增。

一般来说,古代户口增长被视为“治世”的象征,金世宗时代因而被称为“大定之治”(大定是金世宗的年号)。

不过,清代便有人质疑“大定之治”的含金量,著名学者赵翼便提出“金大定中乱民独多”。难道是“小尧舜”当得太认真了,导致下面官员为了过关、遇事偏爱重判造成的?赵翼所称的“乱民独多”,证据不充分。

金世宗在北京留下的痕迹较多,他的陵在房山金陵中规模最大,他下令建设了北海公园琼华岛,卢沟桥也是他下令开建的。但金世宗的真面目如何,仍存不小的争议。

清代张若澄绘《燕山八景图·琼岛春荫》

24岁便封王

1123年,金世宗生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女真名乌禄,汉名初期可能是完颜褎(音如秀),登基后改为完颜雍。

完颜雍是阿骨打的孙子、名将完颜宗辅的第三子。母亲是渤海世家女李洪愿。

渤海人是女真源头之一,较早建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人才辈出,所占人口比例虽不高,却对金国初期政治有深远影响,形成了大氏、高氏、张氏、李氏四大望族。为笼络渤海人,金朝贵族与四大望族世代通婚。

李洪愿“性明敏,刚正有决,容貌端整”,二十七八岁时被金人选中,嫁给比她小两岁的完颜宗辅,30岁时生完颜雍。

完颜雍12岁时,完颜宗辅病逝于前线,据金朝习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但李洪愿不愿改嫁,回了辽阳,在清安寺出家当尼姑。后金熙宗赐30万两白银修寺,使其成为一方名寺。“有资巨百万,凡市易者十数,金帛如山”,这些聚敛来的钱,是后来完颜雍起家的重要资本。

据著名学者刘肃勇先生在《论金世宗完颜雍》中称:“李洪愿也随之以从佛为掩护,暗下里与辽阳渤海大族共同谋划复兴渤海贵族,以集团势力在金廷政坛上东山再起。”

在这个小集团中,李洪愿的弟弟李石是关键人物。李石在吴乞买当皇帝时便已任官,极具政治眼光,且与渤海另一大族张氏关系密切。

据《金史》记,完颜雍“胸间有七子如北斗形”,且“体貌奇伟……善骑射,国人推为第一,每出猎,耆老皆随而观之”,17岁便被派到伐宋前线,到24岁时,已因战功任三品兵部尚书,受封为葛王。

70多天成大事

海陵王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暗杀金熙宗完颜亶时,完颜雍可能也参与了阴谋,至少他是知情者。

据《金史》,海陵王一击成功后,假借金熙宗的名义,召宗敏、宗贤等重臣入大内,立刻杀死,而骗宗敏、宗贤入宫的关键人物,就是完颜雍。完颜雍后来当了皇帝,篡改相关历史记录,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完颜雍与完颜亮都精通汉学,均主张用儒家观念改造金朝政治,强化中央集权,但完颜亮上位后,深嫉宗室中人。完颜亮主政10余年,完颜雍未升一职,甚至被迫离开中都,到地方任职。

不过,完颜雍在辽阳连续5年任官,与母系的渤海大族密切联系,掌控着母亲利用寺庙攒下的巨额财富,还组建了地方军队。1158年,完颜亮提出“朕欲迁都汴京,将宫室重修,加兵江左,使海内一统”,1161年,完颜亮以“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为借口,整合60万兵马,启动灭宋计划。

在此之前,完颜亮对完颜雍不放心,要他将妻子乌林答氏质押在中都。乌林答氏不去,完颜雍将受害,去则完颜雍将受制。乌林答氏踌躇再三,毅然上路,行至良乡时,投湖自尽。

趁完颜亮发动南征,完颜雍在辽阳兵变,李石建议立刻占领中都燕京,“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在向燕京进发的路上,完颜雍收到前线消息,完颜亮因南征屡屡受挫,引发手下将领不满,于1161年11月27日,被哗变士兵杀死在扬州军帐中。

1161年12月19日,38岁的完颜雍入中都,当上了皇帝,此时离他揭竿而起,不过70多天。

三招稳定皇位

完颜雍得位不正,但他称帝后,竟奇迹般地稳定了局面。

首先,剿抚并用,各路叛乱迅速被平定。

据刘肃勇先生钩沉,完颜雍下令因逃避徭役、兵役或欠债而投奔起义军者,只要投降,一律“并令归业,及时农种”;原为奴婢来降后,恢复人身自由,“免三年差役”;原起义军官来降,按原官阶“量材叙使”。

其次,打败南宋的“隆兴北伐”,实现宋金长期和平。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67岁的老将张浚率8万大军向金朝进攻 ,他手下两员大将李显忠与邵宏渊不和,李显忠初期进展顺利,邵宏渊心中嫉妒,拒绝支援,导致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陷入混乱,被金兵击败。完颜雍审时度势,与南宋签订了“隆兴和议”,在几方面做出让步:

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但宋孝宗需称比自己大4岁的完颜雍为叔叔;

降低岁币额,从25万两白银减为20万两,绢从25万匹减为20万匹;

南宋割让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予金;

金国不再讨回逃宋人员。

和约签订后,宋金和局维持近40年。

其三,化解了内部各派系纷争。

完颜雍靠母族帮助,夺取皇权,可他对李石十分提防,不任其为相,反而重用老臣张浩,并抓住李石倒卖国库存粮的纰漏,将其降职。直到李石70岁时,才任命他为尚书令,却又不让他过问具体政务,空据相位4年。

完颜雍熟练驾驭各方势力,使局面回归平稳。

处处模仿汉文帝

完颜雍为何能做得这么好?因他自幼喜读《汉书》,至老不辍,一生仰慕汉文帝,处处加以模仿。

首先,模仿汉文帝的节俭。

完颜雍曾对秘书监移剌子敬等说:“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务为纯俭。朕于宫室惟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如宴饮之事,近惟太子生日及岁元尝饮酒,往者亦止上元、中秋饮之,亦未尝至醉。”

据《金史》,某次公主来见完颜雍,发现竟没剩菜可吃。完颜雍却说:“若欲丰腆,虽日用五十羊亦不难矣!然皆民之脂膏,不忍为也。”

其次,模仿汉文帝善于纳谏。

完颜雍一上位,便表示:“朕尝慕古之帝王,虚心受谏,卿等有言即言,毋缄默以自便。”

当时燕地因长期被契丹占领,形成了“遇事只说对”的恶习,完颜雍鄙夷地说:“燕人自古忠直者鲜,辽兵至则从辽,宋人至则从宋,本朝至则从本朝,其俗诡随,有自来矣!虽屡经迁变而未尝残破者,凡以此也。南人劲挺,敢言直谏者多,前有一人见杀,后复一人谏之,甚可尚也。”

可见完颜雍的胸怀。

其三,模仿汉文帝的勤政与忧患意识。

大定十七年(1177年),金世宗55岁时,他担忧地表示:“朕若年逾六十,虽欲有为,而莫之能矣。宜及朕之康强,国家政事之未完,与夫法令之未一者,宜皆修举之。凡所施行,朕不为怠。”

对于完颜雍的努力,南宋大儒朱熹都称赞说:“葛王(即完颜雍)在位,专引仁政,中原之人称他为‘小尧舜’,他能遵行尧舜之道,要作大尧舜也由他。”

光治标 不治本

完颜雍自称早年“常历外任,稔知民间之事”,所以“不忍为也”,但仔细分析,其中“帝王之术”的成分颇重。

利用母族上位后,完颜雍反而回到“女真本位”,把主要权力都收到以完颜氏为核心的女真贵族手中,对母族只是“厚赏而深制之”。他将迁移到中原居住的猛安谋克又独立出来,不与其他民族混居,以凸显女真的独特性。

完颜雍的节俭、勤政、纳谏等,带有很大的表演成分,目的其实是为强调女真的独特性。因猛安谋克进入中原后,迅速走向赤贫化,已失战斗力,且经几代内争,金朝内部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勇敢精神等,均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金朝正丧失立国之本。

此时金军腐败已极,防范西夏的女真边防官兵,竟把军装甲叶或“私挟兵铁”私卖给敌方,骑兵则“以春牧马,经夏不收饲”,致使军马“瘠弱多死”。

该怎样收拾这样的烂摊子呢?强调女真精神似乎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据刘肃勇先生钩沉,完颜雍曾北巡金源故地,准备重建旧家园,但最终未能痛下决心。完颜雍自己都犹豫,他的继任者们的魄力更不足,随着与自身根脉渐行渐远,金朝再也没能恢复开创时的生气。随着元朝将金源故地与金朝隔开,金朝很快便灭亡了。

完颜雍虽然稳定了金朝局面,但并没解决金朝的根本问题。在他统治的29年间,猛安谋克继续走向贫困化,贵族间派系摩擦加剧,金朝军事力量持续滑坡……完颜雍的全部努力,只是将整体崩溃的时间拖后了一下而已。

说金朝亡于完颜雍,也毫无问题。

只是包装大师

完颜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却混到“小尧舜”的名头,因为他特别擅长包装自己。

翻开《金史·世宗本纪》,简直像读《贞观政要》,处处响句,记录了他如何教导群臣行善政,自己如何肯纳谏,怎样节俭重道德……

像《贞观政要》反复炮轰隋炀帝一样,完颜雍也三句不离完颜亮,把完颜亮描绘成一个弑君、不孝、不仁、荒淫、昏庸、残忍的人,将其败亡书写成天怒人怨后的必然。

完颜雍熟悉儒学语境,凡事必先谈道德原则,必以民意为先。但事实上,完颜雍作为封建帝王,怎可能真仁慈?为抑制鞑靼的崛起,他提出了残酷的“减丁战”。

据刘肃勇先生考证,所谓“减丁战”,即:“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不等,指派强将统领精兵,深入鞑靼腹地,‘极于穷荒’,专杀鞑靼青壮年,成批成村寨的杀掉,使其没有可做南下侵金的充军壮丁,时人谓之‘减丁’。然后再在金军退兵的路上,尽行抓捕众多的鞑靼男孩子,带回金国,贱卖给中原富有人家为奴仆。”以致“山东、河北谁家不买鞑靼人为小奴婢”。

这种残忍的屠戮政策,竟是“小尧舜”创造出来的,实在有些讽刺。

不过,完颜雍倒是给北京人留下一个美俗,即遍植桑枣。

据《金史》:“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少者必植其地十之三,猛安谋克户少者必课种其地十之一,除枯补新,使之不阙。”完颜雍将种植桑枣列入田制,指定每户必须用其拥有土地的十分之三来栽种,不栽或栽不足数的严加处罚。北京城内外多枣树,可能与此相关。

责编:沈沣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