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资料图)
2、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3、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
4、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
5、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6、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7、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
8、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9、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10、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
11、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
12、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13、扩展资料:《悲惨世界》创作背景: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
14、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
15、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
16、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17、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
18、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
19、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
20、《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21、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
22、在此基础上,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增添大量新内容,最终完成此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克多·雨果。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